大泉源古井

    大泉源古井,清宝泉涌酒坊四大遗迹之一。古时候闻名遐迩的“关东第一泉”,又称“宝泉”,女真部落发现此泉并凿泉为井,以此井水酿出传世美酒。2007年发掘出土,下部是用圆木剁成、中部以石块垒成、上部套落两节水泥管,可见明末、清初和民国三个不同时代的修缮特点。这口古井水清澈透明,在井沿上就可看到井底有一个碗大泉眼喷涌不息。1939年(民国28年)根据这口古井,在当地村民的强烈要求下,根据村内的宝泉古井,村、乡正式定名为大泉源。古井水经国家地矿部科学鉴定,是含氡、锶、锌、偏硅酸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的重碳酸钙镁天然矿泉水,其水质可与著名的崂山矿泉水媲美。

古甑锅灶台

    古甑锅灶台,清宝泉涌酒坊四大遗迹之二。古甑锅灶台是古代酒坊蒸馏出酒的地方,灶台为石砌、方形,南面为灶门,东侧前有一石墩,为接酒时放置酒篓所用,灶坑里有很厚的柴炭灰,边墙被熏成黑色,令人不难想象到古人酿酒的艰辛与智慧。

古发酵池

    古发酵窖池,清宝泉涌酒坊四大遗迹之三。这个发酵窖池建于清光绪十年(公元1884年)宝泉涌酒坊时期。古发酵窖池具有关东满族酿造工艺中崇尚木质器具的特点,古窖池四壁和底部皆镶嵌木板,窖内残留的酒料已碳化变黑,可见年代的久远。其特点一是与土、砖等隔离,使酒无异味;二是木板有保温隔凉性能,利于曲种和原料发酵;三是木板表面不易粘料,便于取料和清扫。经考古探测,厂区内还分布不同时期(清至民国)建造的古发酵窖池200余个,因生产需要不能全部发掘出土。

酒海

    酒海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定义是:指一种大型的盛酒容器,因盛酒量多,故称“海”。大泉源酒业现存木制酒海53个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文物4个 ,国家三级保护文物49个。2007年,文物木制酒海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——沿用至今木制酒海数量之最。 木制酒海是用东北长白山特产的百年红松锯成木板,经传统工艺卯榫咬合制成柜状,内壁用柔软坚韧、不易破损的桑皮宣纸,以鹿血、蛋清等混合物为粘合剂裱糊50多层而成。其特点是既可起到滴酒不漏的密封效果,又能使桑皮、鹿血、蛋清中的有益元素与酒产生交互作用,从而在酒海中形成有益白酒脂化的优越环境,使白酒酒质进一步纯化和提高。。大泉源酒业生产的酒全部都是用文物酒海储藏的酒,经长期的实践证明,用木制酒海陈酿的酒,风味更清香,口感更醇和,回味更悠长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